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最新动态

笋壳鱼苗培育技术

作者:  来源:http://www.gdgqsc.com   更新时间:2020-12-02  阅读数:575
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,为暖水性经济鱼类,主产于柬埔寨、泰国、越南等国,在广东及华南俗称笋壳鱼。较大体长60cm,重达5--6kg。尾重 0.3kg到达产品标准。泰国笋壳鱼属虾虎鱼亚目,肉食、底栖、喜穴居性鱼类,畏光、常藏于石头缝隙、窟窿中,体表的色彩会跟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改变,在天然条件下首要食物是小鱼、小虾,饲养水温范围在15--33℃,适合水温25--30℃,适合pH值7.0—8.5之间,适宜在池塘、水库、山塘网箱及温室饲养。
  笋壳鱼是热带、亚热带鱼类,畏寒,适温范围15—35℃,气温高于40℃、低于10℃都会致死,而它的饲养周期约为12—15个月,当年繁殖的鱼苗不能养成上市,要通过搭冬棚让笋壳鱼顺利越冬。3—5厘米的鱼苗当年12月放苗到翌年4—5月则长到10—12厘米、50—150克重,再拆棚过塘,分级挑选、调整标准进行饲养,防止因鱼个体差异大而彼此残食,降低成活率。10—12厘米的笋壳鱼拆棚过塘再养5—7月,产品鱼重达0.4—0.5公斤\(尾,就可以运用笼网捕捉,捕大留小选择上市,未达标准的会集继续饲养。

  因为苗种体表鳞片的特殊性,标准3厘米以上的苗种在运输过程中易被擦伤,放养前消毒处理不妥,会降低成活率,因此,选购标准为2-2.5厘米可直接放养的苗种为宜。苗种运回后,立即用盆、桶等暂养2天。具体做法是:(1)20mg/L高锰酸钾浸洗1h;(2)然后用 10%聚维酮碘20mg/L加0.6%食盐溶液浸洗暂养 40--48 h;(3)若是高温季节一起运用20mg/L高锰酸钾对饲养池全池倾泻消毒,2天后放苗;

      笋壳鱼苗

  每年11—12月放苗,放苗前用茶麸、生石灰毒塘,杀死有害和致病生物;一起留意培养水质,培养丰厚的浮游生物饵料,为入塘鱼苗供给满足的适口饵料。放苗前投入6朝标准的鲮鱼苗100—200万尾\亩作基础饲料让笋壳鱼捕食,这比投喂鳗料作用好,投喂鱼苗笋壳鱼长得快,而且质量好。投入适口的活饵苗花3-4天后,投进标准规整的2.5cm的泰国笋壳鱼苗1-2万尾/亩,以鲜活的土鲮苗或泰鲮苗作饲料,并保持饲料鱼密度约为5百万尾-1千万尾/亩(饵料满足是饲养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)。约20天后查看鱼花密度,及时补充适口活饵以保证饵料满足,鱼苗标粗阶段摄食量相对较大,若饵料供应不满足,则简单形成大小不均而发生残杀,导致成活率大大降低。
  笋壳鱼活动能力较弱,不作快速、长距离游动,因此,每亩塘设置8—10个手提罾网作食台,食台距池底20厘米,将新鲜鱼肉拌合鳗鱼饲料粘合成团投进于食台吸引鱼苗进台,引诱笋壳鱼上食台寻食鱼苗。
  养好笋壳鱼重在苗期活饵料的培养,部分饲养者感到笋壳鱼难养或饲养成效低,其首要原因是没有根据笋壳鱼苗的各期生长食性,仔细处理好各阶段的活饵料的培养. 一般培养微生物中的枝角类,桡足类,需提前十天,培养满足的鳉科类鱼种(食蚁鱼)各种标准小鱼虾苗需提前3-5个月。
  文章源自:笋壳鱼苗 http://www.gdgqsc.com